移栽现场。(何川摄)
央视网消息(记者 何川):4月24日上午10时许,在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谷的几块水稻田间,20多个人排成一线,拉线、定位、插秧,动作整齐划一,脸上俨然在战场打仗一般,严肃而紧张。
在地坎上,一位头戴草帽、脸色黝黑的中年男子,紧张地盯着每一兜秧苗插进水田。他叫彭甦,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。
【资料图】
“今天是超级杂交稻最关键的一步,农村里叫‘开秧门’,就是把培育好的秧苗移栽到自然环境的水田中。”彭甦说。
记者看到,在水田中间有一横一纵两条“施工线”,每条线上都均匀标记着红点,每一兜秧苗都按红色标记插下。彭甦介绍说:“根据之前累积的数据,行距40厘米、兜距20厘米最适合超级水稻生长。德昌基地是袁隆平院士生前选定的超级杂交稻亩产攻关基地之一。2018年第一次在德昌栽种,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高产田块亩产1201.1公斤,平均亩产达1116.3公斤,初步实现了‘超优千号(湘两优900)’的产量目标。去年,在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后,实测平均亩产1132.22公斤,创四川单季亩产最高产纪录。”
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彭甦。(何川 摄)
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为什么会选在凉山州德昌县?
彭甦告诉记者:“当年,袁隆平院士在四川选了3个地方,雅安汉源、攀枝花仁和、凉山州德昌。按照高海拔、低纬度、光照足的基本原则,综合其他各种因素。今年3月,我们再次在德昌播种育秧,项目依然实施100亩的试验田,和去年面积相同。今年继续种植‘卓两优1126’品种外,新增‘展两优8022’一个品种,两个品种各种植50亩。”
据了解,今年我国超级杂交稻攻关基地,从四川到云南,再到长江中下游,不同的气候、地里环境中有6个基地铆足了劲向着袁隆平院士预测的1500公斤终极目标发起“冲锋”。
从亩产700公斤开始,800公斤、900公斤、1100公斤……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向着1500公斤的终极目标默默付出。
对于今年能否先攻克亩产1200公斤,彭甦表示,根据往年累积的数据经验,德昌基地每亩按照科学设计种11000兜秧苗,起穗后要达到22万穗左右,每穗大概300粒,结实率90%。按照这个理论计算,今年预计亩产量是1250公斤。只要不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,他们对先攻克1200公斤的目标很有信心!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